【程门立雪文言文翻译】“程门立雪”是一个流传千古的典故,出自《宋史·杨时传》,讲述了北宋理学家杨时与游酢拜访著名学者程颐,因程颐正在休息,他们便在雪中站立等待,直到积雪一尺多深。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人对师道的尊重和求学的诚心。
一、原文及白话翻译
文言文 | 白话翻译 |
杨时与游酢,见程颐于洛。时盖年四十矣。 | 杨时和游酢去洛阳拜访程颐,当时杨时已经四十岁了。 |
一日,颐偶瞑坐,时与游酢侍立不去。 | 有一天,程颐偶然闭目打坐,杨时和游酢站在一旁没有离开。 |
颐既觉,忽曰:“吾昨夜梦得一物,不知何也。” | 程颐醒来后,忽然说:“我昨晚梦见了一样东西,不知道是什么。” |
时曰:“先生莫是思虑未尽耶?” | 杨时问:“先生是不是还有未想通的地方?” |
颐曰:“非也,吾梦中见一物,似鹿而有角,不知其名。” | 程颐说:“不是,我在梦中看到一个东西,像鹿但有角,不知道叫什么。” |
时曰:“此必是‘麒麟’也。” | 杨时说:“这一定是‘麒麟’啊。” |
颐曰:“汝何以知之?” | 程颐问:“你怎么知道的?” |
时曰:“昔者孔子作《春秋》,而麟见,故曰‘麒麟’。” | 杨时回答:“从前孔子写《春秋》时,麒麟出现过,所以称为‘麒麟’。” |
颐大喜,遂与语,留三日。 | 程颐非常高兴,于是和他交谈,留他住了三天。 |
二、总结
“程门立雪”不仅是一个关于尊师重道的故事,更是一种精神象征,代表了学子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老师的敬重。在古代,这种行为被视为一种美德,也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学问、尊敬师长。
通过这个故事,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在求学道路上的执着与真诚,同时也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,仍应保持对知识的敬畏之心。
关键点 | 内容 |
故事来源 | 《宋史·杨时传》 |
主要人物 | 杨时、游酢、程颐 |
核心寓意 | 尊师重道、求学诚心 |
延伸意义 | 激励后人重视学习、尊重师长 |
当代启示 | 在快节奏生活中,仍需保持谦逊与专注 |
通过这篇文字加表格的形式,我们不仅了解了“程门立雪”的原文和翻译,还对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入解读。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经典故事,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