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夕次盱眙县的读音和介绍】《夕次盱眙县》是唐代诗人韦承庆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,描绘了诗人夜宿盱眙县时的所见所感,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。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读音与内容的总结。
一、读音说明
词语 | 拼音 | 注音符号 |
夕次 | xī cì | ㄒㄧ ㄘˋ |
盱眙县 | xū yí xiàn | ㄒㄩ ㄧˊ ㄒㄧㄢˋ |
注:
“盱眙”为地名,位于今江苏省淮安市,读音为 xū yí,需注意“盱”字不读“xū”以外的音。
二、诗歌简介
《夕次盱眙县》是一首典型的唐代山水田园诗,作者通过描写旅途中的夜景与心境,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以及对人生漂泊的感慨。
1. 作者简介
韦承庆(约656年-709年),字延休,唐代官员、诗人,以文辞清丽著称,曾任宰相,其诗风多抒发个人情感与生活感悟。
2. 诗歌背景
此诗写于诗人途经盱眙县时,因夜晚停留而作。诗中描绘了黄昏时分的山林、水边、渔火等景象,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孤寂的氛围。
3. 诗歌内容
全诗如下:
> 夕次盱眙县
> 晚泊空渚际,微茫望远村。
> 鸡声随雁起,月色伴潮昏。
> 柳影摇轻浪,芦花覆小门。
> 此身非我有,何处问归魂?
4. 内容大意
诗中描写了诗人傍晚停泊在盱眙县附近的水边,遥望远处的村庄,听到鸡鸣声伴随雁群飞起,月亮映照着潮水,波光粼粼。岸边的柳树摇曳,芦花覆盖着小门,景色宁静而优美。然而,诗人却感叹自己身不由己,不知归处,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与无奈。
三、诗歌赏析
方面 | 内容描述 |
语言风格 | 简洁凝练,富有画面感,用词精准,意境深远。 |
情感表达 | 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感与对归宿的渴望,情感真挚。 |
艺术特色 | 善用自然景物描写来烘托内心情感,情景交融,含蓄隽永。 |
思想内涵 | 反映了唐代文人普遍存在的漂泊感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。 |
四、总结
《夕次盱眙县》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作,更是一首寄托诗人情感的佳作。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,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迷茫,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。无论是从语言艺术还是思想深度来看,都值得细细品味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该诗的历史背景或相关作品,可参考《全唐诗》及相关文学研究资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