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曹叡的资料】曹叡(204年-239年1月22日),字元仲,沛国谯县(今安徽省亳州市)人,是三国时期曹魏的第二位皇帝。他是魏文帝曹丕之子,母亲为甄皇后,自幼聪慧,深得父亲喜爱。曹叡在位期间,延续了其父的治国政策,注重内政与军事的平衡,对魏国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曹叡在位时间较长,共在位23年,是曹魏政权中较为稳定的时期之一。他在位期间,对外多次抵御蜀汉和东吴的进攻,对内则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,加强中央集权,巩固了曹魏的统治基础。
曹叡生平简要总结:
项目 | 内容 |
姓名 | 曹叡 |
字 | 元仲 |
出生年份 | 204年 |
去世年份 | 239年1月22日 |
在位时间 | 222年-239年(共23年) |
父亲 | 曹丕(魏文帝) |
母亲 | 甄皇后 |
国家 | 曹魏(三国时期) |
都城 | 洛阳 |
主要功绩 | 抵御蜀汉、东吴;推行改革,加强中央集权 |
特点 | 聪明果断,善于用人,重视儒学 |
曹叡的历史评价:
曹叡在位期间,虽然没有像曹操、刘备那样开疆拓土,但他继承了父亲的治国理念,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国家的稳定。他重用司马懿等能臣,但也因晚年宠信宦官,导致后期朝政有所动荡。曹叡去世后,由其子曹芳继位,但实际权力逐渐落入司马氏手中,最终导致曹魏政权被篡夺。
总的来说,曹叡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,在三国乱世中维持了曹魏的相对稳定,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。他的执政风格和政治决策,对后世也有一定的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