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成语三更半夜的意思】“三更半夜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用来形容深夜时分,即晚上11点到凌晨1点之间。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时辰划分方式,具有浓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。
一、成语释义
- 字面意思:三更指的是古代夜间时间的第三个时段,即23点至1点;半夜则是指夜半时分。
- 引申意义:泛指深夜、深夜时分,常用于描述人们在非常晚的时间还在活动或发生某些事情。
二、出处与用法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该成语源自古代的“更”制,具体出处不详,但常见于古典文学作品中。 |
用法 | 常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中,表示时间非常晚,多用于描述异常情况或特定行为。 |
例句 | - 他为了赶论文,常常三更半夜还在工作。 - 警察在三更半夜接到报警电话,迅速赶到现场。 |
三、文化背景
在中国古代,夜晚被划分为五个“更”,每更约两小时:
更次 | 时间段 | 对应现代时间 |
一更 | 19:00-21:00 | 晚上7点到9点 |
二更 | 21:00-23:00 | 晚上9点到11点 |
三更 | 23:00-1:00 | 晚上11点到凌晨1点 |
四更 | 1:00-3:00 | 凌晨1点到3点 |
五更 | 3:00-5:00 | 凌晨3点到5点 |
因此,“三更”是夜间最深的时段,也被称为“子时”。
四、使用注意
- 适用场景:适用于描述深夜发生的事件或行为。
- 避免误用:不要将“三更半夜”用于白天或傍晚等非深夜场合。
- 语气色彩:多带有一种强调“深夜”的意味,有时带有轻微的紧张或神秘感。
五、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三更半夜 |
含义 | 指深夜时分(23点至1点) |
出处 | 古代时辰制度,无确切文献出处 |
用法 | 描述深夜发生的事件或行为 |
文化背景 | 源自古代“更”制,三更为夜深人静之时 |
注意事项 | 不宜用于白天或非深夜情境 |
通过了解“三更半夜”这一成语的含义、出处和用法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日常语言中的应用,并在写作或表达中准确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