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出类拔萃是什么意思】“出类拔萃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或事物在同类中表现非常突出,远远超过一般水平。这个成语常用来赞美某人在能力、才华、成绩等方面具有卓越的表现。
一、成语解释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出类拔萃 |
拼音 | chū lèi bá cuì |
解释 | 超出同类,高出众人之上;形容人或事物非常优秀,与众不同。 |
近义词 | 鹤立鸡群、卓尔不群、超群绝伦 |
反义词 | 泛泛之辈、平庸无奇、碌碌无为 |
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,常作谓语、定语或宾语 |
示例 | 他在学术上出类拔萃,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。 |
二、成语来源与出处
“出类拔萃”最早出自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出于其类,拔乎其萃。”意思是:超出他的同类,高居于群体之中。后来演变为“出类拔萃”,广泛用于形容人才或事物的卓越性。
三、使用场景
场景 | 应用举例 |
学术领域 | 他在论文写作方面出类拔萃,多次获得奖项。 |
工作表现 | 她在团队中出类拔萃,成为领导重点培养对象。 |
艺术才能 | 他从小学习钢琴,如今已出类拔萃,成为知名演奏家。 |
体育竞技 | 这位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色,堪称出类拔萃。 |
四、常见误区
- 误用场合:有些人会将“出类拔萃”用于描述普通人的正常表现,这是不恰当的。
- 搭配不当:如“他出类拔萃地完成了任务”,这种表达不够自然,建议改为“他出色地完成了任务”。
五、总结
“出类拔萃”是一个褒义成语,强调的是在群体中脱颖而出、表现卓越。它适用于多种场合,尤其在表扬个人或事物的优秀表现时使用频率较高。正确理解并运用这一成语,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文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