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当年易建联离开NBA】2007年,中国篮球巨星易建联以第六顺位被密尔沃基雄鹿队选中,成为继王治郅之后第二位登陆NBA的中国球员。然而,他的NBA之旅并不如预期般顺利,最终在2010年选择离开。这一决定背后,既有个人发展的考量,也有球队环境、文化差异等多方面因素。
一、易建联NBA职业生涯简要总结
时间 | 球队 | 出场次数 | 场均数据 | 备注 |
2007-2008 | 密尔沃基雄鹿 | 43 | 4.6分/2.5篮板 | 首秀赛季表现平平,适应困难 |
2008-2009 | 密尔沃基雄鹿 | 41 | 5.6分/2.9篮板 | 状态略有提升,但仍未站稳脚跟 |
2009-2010 | 费城76人 | 15 | 4.2分/2.1篮板 | 交易后机会减少,逐渐失去主力位置 |
总计 | 合计 | 99 | 5.0分/2.6篮板 | 未能打出预期表现,最终离队 |
二、易建联离开NBA的原因分析
1. 技术特点与NBA不匹配
易建联的身体条件虽好,但打法偏传统,缺乏快速突破和外线投射能力,难以适应NBA高强度、快节奏的比赛风格。
2. 语言与文化障碍
初到美国时,易建联的语言沟通能力有限,影响了他在更衣室中的融入,也限制了他与教练和队友之间的交流。
3. 伤病问题
在NBA期间,易建联多次受到伤病困扰,尤其是膝伤,严重影响了他的状态和出场时间。
4. 球队战术安排
雄鹿队当时正处于重建期,核心球员老化,年轻球员逐渐占据主力位置,易建联的上场时间被压缩。
5. 职业发展考虑
2010年,易建联选择回归CBA,一方面是为了保持竞技状态,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为国家队效力,备战2012年奥运会。
三、离队后的成就与影响
虽然易建联的NBA生涯并未达到预期高度,但他在中国篮坛依然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球员。回归CBA后,他帮助广东宏远多次夺冠,并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代表中国队出战,展现了高水平的竞技状态。
此外,他的经历也为后来的中国球员(如周琦、郭艾伦等)提供了宝贵的参考,证明了中国球员在国际赛场上的潜力。
四、结语
易建联的NBA之旅虽然短暂,但意义深远。他不仅是中国篮球走向世界的象征,也为后来者铺平了道路。尽管最终选择离开,但这段经历让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,也为他的职业生涯增添了独特的色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