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古代对玉的称呼有哪些】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,玉不仅是珍贵的装饰品,更是道德、礼仪和宗教信仰的重要象征。古人对玉有着丰富的称呼和分类,这些名称不仅体现了玉的文化内涵,也反映了不同时代的审美与观念。本文将总结古代对玉的各种称呼,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。
一、古代对玉的主要称呼
1. 玉:这是最通用的称呼,泛指所有玉石制品,是古代最常见、最基本的称谓。
2. 王:在甲骨文中,“玉”字写作“王”,因此“王”也曾作为玉的代称,后来逐渐演变为帝王的尊称。
3. 瑶:多用于形容美玉,如“瑶池”、“瑶台”,常带有仙境、高贵之意。
4. 琨:指美玉,常与“瑶”并用,如“瑶琨”。
5. 瑜:原意为美玉,后引申为美德,如“怀瑾握瑜”。
6. 琼:亦为美玉之称,常用于诗词中,如“琼浆玉液”。
7. 琇:一种美丽的玉石,多见于古籍。
8. 珉:指次于玉的石头,但有时也用来泛指玉器。
9. 圭:古代礼器之一,形状如玉,象征权力与地位。
10. 璧:圆形中间有孔的玉器,常用于祭祀或赏赐。
11. 琮:方柱形玉器,内圆外方,多用于祭祀天地。
12. 璜:半圆形的玉佩,常用于佩戴或祭祀。
13. 环:圆形玉饰,多用于装饰或象征圆满。
14. 玦:有缺口的环形玉器,古代多用于表示决断或告诫。
15. 琥:雕刻成虎形的玉器,象征勇猛。
16. 珑:玉制的乐器,音色清脆。
17. 璎:玉珠串成的装饰物,常用于头饰或衣饰。
18. 珰:玉制的耳饰,多用于女子佩戴。
19. 琚:玉饰的一种,常用于佩带。
20. 珩:玉佩上的部件,多用于组合玉佩。
二、古代对玉的称呼汇总表
玉的称呼 | 含义/用途 | 出处/时代 |
玉 | 泛指玉石 | 古至今通用 |
王 | 美玉,后为帝王称谓 | 商周时期 |
瑶 | 美玉,象征仙境 | 先秦至汉 |
琨 | 美玉,常与瑶并用 | 先秦至汉 |
瑜 | 美玉,引申为美德 | 先秦至汉 |
琼 | 美玉,常用于诗词 | 汉唐以后 |
琇 | 美石,多见于古籍 | 先秦 |
珉 | 次于玉的石头 | 先秦 |
圭 | 礼器,象征权力 | 商周 |
璧 | 圆形玉器,用于祭祀 | 商周 |
琮 | 方柱形玉器,祭祀用 | 商周 |
璜 | 半圆形玉佩 | 商周 |
环 | 圆形玉饰 | 古至今 |
玦 | 有缺口的环形玉器 | 商周 |
琥 | 虎形玉器,象征勇猛 | 商周 |
珑 | 玉制乐器 | 汉代 |
璎 | 玉珠串,装饰用 | 汉代 |
玌 | 玉耳饰 | 汉代 |
琚 | 玉饰,佩带用 | 汉代 |
珩 | 玉佩部件 | 汉代 |
三、结语
古代对玉的称呼丰富多样,既有实用性的分类,也有文学性的表达。这些名称不仅展现了古人对玉的热爱与崇敬,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情趣与文化传统。通过了解这些称呼,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玉文化的深厚底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