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十一五是指哪几年啊】“十一五”是中国在2006年至2010年期间实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。这一时期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,也是国家推进科学发展观、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。
为了更清晰地了解“十一五”的时间范围和主要内容,以下将从时间范围、主要目标以及关键成就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直观展示相关信息。
一、时间范围
“十一五”指的是2006年至2010年,这是中国在“十五”(2001-2005)之后的下一个五年规划周期。该规划由国务院制定并组织实施,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。
二、主要目标与内容
“十一五”规划的主要目标包括:
- 经济增长: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,GDP年均增长率达到7.5%以上;
- 结构调整: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,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;
- 科技创新: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,提升科技对经济的支撑作用;
- 节能减排: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,推动可持续发展;
- 民生改善:提高人民生活水平,缩小城乡、区域发展差距;
- 社会发展:完善社会保障体系,促进教育、医疗等公共服务均等化。
三、关键成就
在“十一五”期间,中国取得了诸多重要成果,主要包括:
成就类别 | 具体表现 |
经济增长 | 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二,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 |
科技进步 | 神舟七号成功发射,嫦娥一号探月工程启动 |
基础设施 | 高速铁路建设全面展开,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|
节能减排 | 单位GDP能耗下降,可再生能源比重逐步上升 |
社会保障 |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初步建立 |
教育发展 | “两基”攻坚目标全面实现,义务教育普及率显著提高 |
四、总结
“十一五”是中国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阶段,它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,也为后续的“十二五”乃至“十三五”奠定了坚实基础。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实施,中国在这一时期实现了多方面的突破和进步,为国家的长远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“十一五”期间的具体政策或事件,可以参考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》原文及相关历史资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