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飞鸟尽良弓藏】“飞鸟尽,良弓藏”出自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,原意是说当猎物被射杀之后,好的弓箭就被收藏起来。这句话后来引申为一种政治或人生哲理,常用来比喻在完成目标后,功臣被抛弃或不再被重用,甚至遭到清算。它揭示了权力斗争中的一种常见现象:当目的达成,昔日的伙伴可能成为威胁,从而被边缘化或消灭。
一、原文出处与含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 |
原文 | “蜚鸟尽,良弓藏;狡兔死,走狗烹。” |
含义 | 比喻功成之后,功臣被抛弃或遭清算 |
引申意义 | 权力斗争中的现实主义,功臣易被猜忌 |
使用场景 | 常用于形容历史人物的命运、政治权谋、职场关系等 |
二、历史背景与典型例子
人物 | 背景 | 结局 | 体现主题 |
范蠡 | 辅佐越王勾践复国,功成后隐退 | 传说他泛舟五湖,远离政治 | 功成身退,避免祸患 |
韩信 | 汉初名将,助刘邦建立汉朝 | 被吕后设计杀害 | 功高震主,难逃厄运 |
朱元璋 | 明朝开国皇帝 | 对开国功臣进行清洗 | 权力巩固后的手段 |
曹操 | 三国时期枭雄 | 对有威胁的谋士如杨修等人果断处理 | 权谋与防范并重 |
三、现代应用与启示
1. 职场中的人际关系
在团队合作中,成功之后可能会面临信任危机。某些同事可能因嫉妒或利益冲突而对你产生敌意,需保持警惕。
2. 创业与企业发展
创业初期依赖核心成员,但随着公司壮大,创始人可能对原有团队产生不信任,导致人员调整或裁员。
3. 政治与权力结构
历史上频繁出现“功臣被杀”的现象,说明权力集中时,忠诚和能力可能成为隐患。
4. 个人成长与自我保护
了解这一道理有助于在复杂环境中保持清醒,学会适时退出或低调行事,以保全自己。
四、结语
“飞鸟尽,良弓藏”不仅是古代政治的写照,也是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和权力博弈的真实反映。它提醒我们,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,既要努力奋斗,也要懂得进退之道。真正的智慧,不仅在于成就事业,更在于如何在风雨过后安然无恙地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