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颜斶说齐王原文及翻译】一、文章总结
《颜斶说齐王》出自《战国策·齐策》,是一篇具有深刻政治智慧与思想价值的历史散文。文章通过齐宣王与隐士颜斶之间的对话,展现了颜斶不慕权贵、坚持自我、以道自持的高尚人格,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士人阶层对君主专制的批判与独立精神。
颜斶以“士贵于王”为论点,强调士人的尊严和价值高于君王,主张君主应尊重贤才,而非一味追求权力与威仪。他的言论不仅体现了儒家“仁政”思想,也蕴含了道家“无为而治”的理念,是战国时期士人思想的重要体现。
二、原文及翻译对照表
原文 | 翻译 |
齐宣王见颜斶,曰:“斶前!” | 齐宣王召见颜斶,说:“颜斶,你过来!” |
斶亦曰:“王前!” | 颜斶也说:“大王,你过来!” |
宣王不说,曰:“夫斶前为着,王前为尊,先王之礼,寡人不与也。” | 齐宣王不高兴地说:“你上前是表示敬重我,我上前是表示尊敬你,这是先王的礼制,我不愿这样做。” |
斶对曰:“夫斶前为趋,王前为敬,非为尊也。夫臣之与君,犹足之与头,不可上下易位也。” | 颜斶回答说:“我上前是表示恭敬,你上前是表示尊敬,不是为了尊贵。臣子与君王的关系,就像脚与头一样,不能颠倒位置。” |
王曰:“斶,来!吾欲听汝言。” | 齐宣王说:“颜斶,你过来吧!我想听听你的意见。” |
斶曰:“今有千里之马,其形甚伟,然不能驰骋;又有百里之驹,其形虽小,然能日行千里。夫马之贵者,在其能用耳,非其形也。” | 颜斶说:“现在有一匹千里马,形体很大,但不能奔跑;又有一匹百里马,虽然体型小,却能日行千里。马的珍贵在于它能被使用,而不是它的外形。” |
“今王之国,地广民多,然贤士不至,何也?岂非以贵为尊,而不求贤乎?” | “如今大王的国家,土地广阔,百姓众多,但贤士却不来,为什么呢?难道不是因为您只重视权贵,而不去寻求贤才吗?” |
王曰:“寡人闻贤者之言,未尝不悦也。” | 齐宣王说:“我听到贤人的言论,从不感到不快。” |
斶曰:“夫贤者之言,非所以悦耳,乃所以明理也。若悦耳而无益,不如不言。” | 颜斶说:“贤人的言论,并不是为了让人耳朵舒服,而是为了阐明道理。如果只是好听却没有实际作用,那不如不说。” |
王曰:“斶,吾欲使汝为卿。” | 齐宣王说:“颜斶,我想让你做卿相。” |
斶曰:“臣愿为布衣,不为公卿。” | 颜斶说:“我愿意做一个平民,不愿做高官。” |
王曰:“斶,汝诚贤者也。” | 齐宣王说:“颜斶,你真是个贤人啊。” |
三、结语
《颜斶说齐王》不仅是一篇生动的对话记录,更是一篇具有深刻哲理的政治寓言。颜斶敢于挑战君主权威,直言不讳,体现出士人应有的气节与智慧。他的观点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: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在于武力与财富,更在于能否尊重人才、吸纳贤能。
这篇文章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辨,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权力、尊严与智慧的思考空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