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海底捞针的释义】“海底捞针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字面意思是到深海中去捞一根针。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做事非常困难、几乎不可能成功,或者目标极为渺茫,难以实现。它形象地表达了在极难的情况下尝试完成某项任务,通常带有无奈或讽刺的意味。
一、释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海底捞针 |
拼音 | hǎi dǐ lāo zhēn |
出处 | 《水浒传》等古典文学作品中均有使用 |
字面意思 | 在深海中寻找一根针 |
引申含义 | 比喻事情极其困难,几乎不可能成功 |
使用场景 | 常用于形容追求目标难度极大,或希望渺茫的情况 |
情感色彩 | 带有无奈、讽刺或夸张的语气 |
同义表达 | 难如登天、大海捞针(近义词) |
二、用法举例
1. 例句1:他想通过这种方式找到失联的亲人,简直是海底捞针。
2. 例句2:这种机会太少了,简直比海底捞针还难。
3. 例句3:虽然困难,但他仍然抱着一线希望,像海底捞针一样努力。
三、文化背景与演变
“海底捞针”最早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,起初是作为比喻手法来强调任务的艰难性。随着语言的发展,这个成语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日常口语和书面表达中,成为形容“极难达成目标”的常用说法。
在现代语境中,“海底捞针”也常被用来调侃某些不切实际的行为,比如有人试图在毫无头绪的情况下解决复杂问题,就被说成“在海底捞针”。
四、结语
“海底捞针”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更是一种对现实困境的深刻反映。它提醒人们,在面对困难时,应理性评估可能性,避免盲目行动。同时,也鼓励人们在希望尚存时,仍可坚持努力,但需明白,有些事确实难以实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