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> 要闻简讯 > 严选问答 >

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恒灵也中尝原文内容及翻译

2025-10-14 04:14:17

问题描述:

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恒灵也中尝原文内容及翻译,有没有人能看懂这个?求帮忙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10-14 04:14:17

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恒灵也中尝原文内容及翻译】一、

“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恒灵也”出自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,是古代文人对东汉末年桓帝、灵帝时期政治腐败、社会动荡的感慨。其中“尝”字在此句中为“曾经”的意思,表示一种强烈的感情表达。

本篇文章将从原文出处、词语解析、句意理解、翻译等方面进行梳理,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内容,帮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及其历史背景。

二、原文内容及翻译对照表

原文 翻译
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恒灵也 没有哪一次不感到叹息和痛心,对桓帝、灵帝时期的情况感到不满

三、详细解析

1. 出处

“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恒灵也”出自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。王符是东汉时期的政论家、思想家,他批评当时统治者昏庸无能,导致社会动荡、民不聊生。

2. 关键词解析

- 未尝:没有一次,表示强调。

- 叹息:因不满或悲伤而发出的叹气声。

- 痛恨:极度的不满与憎恶。

- 恒灵:指东汉的桓帝(刘志)和灵帝(刘宏),二人在位期间朝政腐败,宦官专权,民怨沸腾。

3. 句意理解

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桓帝、灵帝时期政治黑暗、百姓受苦的强烈不满与悲愤之情。作者认为,这种局面令人痛心疾首,每一次想到都忍不住叹息。

4. 历史背景

东汉末年,桓帝、灵帝在位时,宦官专权、外戚干政、赋税沉重、民变四起,社会矛盾激化,最终导致黄巾起义,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灭亡。王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,写下大量批判现实的文章,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担忧。

四、结语

“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恒灵也”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,更是对当政者的批评与警示。它体现了古人忧国忧民的情怀,也提醒我们关注社会现状、反思历史教训。通过了解这句话的来源与含义,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与士人精神。

如需进一步探讨相关人物或历史事件,可继续阅读《后汉书》及相关研究资料。

  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